调研报告丨2024年春季广佛地区棉纺调研

日期 : 2024-06-07 18:47:02 |   作者: 花式纺纱}

产品描述

  广东地区订单及走货自春节后一直较弱,在清明节前后约一周的时间段内迎来好转,随后再度转弱。结构上,大厂及小厂之间的差异变大,大厂接单较好,开机也较满,小厂则有停机,总体开机约三四成。张槎地区棉纱公仓在去年爆满后有新增库容,大约增幅在20%,目前公仓库库存六七成,大部分货权属于贸易商。产业链内整体较为悲观,有意降低库存以保护企业现金流。线上消费的小周期快反应的特点使得传统淡旺季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莱赛尔替代棉花效应值得长期关注。

  1.广东地区订单及走货自春节后一直较弱,在清明节前后约一周的时间段内迎来好转,随后再度转弱。织厂开机分化较大,大厂能保持较高开机,小厂开机较低,总体平均大概三四成。下游企业普遍没有利润,基本刚好覆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接单只是保住客户以及留住工人,表示后续进入淡季若订单持续保持如此情况,将考虑下降开机率。

  2.整体市场蛋糕变小了,但大厂凭借其管理、成本控制、品质保证、打款及交货稳定等诸多优势吃掉的蛋糕反而更大了,大厂和小厂之间的差异拉大。

  2.张槎地区棉纱公仓在去年爆满后有新增库容,大约增幅在20%。目前公仓库库存六七成,大部分货权属于贸易商。

  3.产业内对后市普遍比较悲观,产业链内各环节(纱厂、织厂、布行、服装厂甚至品牌商)均有意控制原料及成品库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以期保住现金流,不敢把资金积压在货上赌后市,也怕下游迟迟不回款导致自己流动性不足,像以前那样大量备货的情况基本消失,低库存似乎将成为常态。

  4.市场消费习惯有所转变,淡旺季划分逐步模糊。网购、直播带货等线上终端消费逐步兴起,正在改变原有的产业备货格局。线上消费的产品下单具有小周期快反应的特点,一个款式好卖就会立刻下一批订单,不过这样的订单通常不会太大,而且持续性不强,但要求交货的时间很短,从而形成脉冲式的走货行情,传统“金三银四”及“金九银十”旺季与淡季之间的界限不再像原来一样明显。

  5.其他纤维替代棉花的情况有必要注意一下。比如近年来莱赛尔产能扩增较快,价格也从四万多下降到一万四左右,目前已在床品领域有所应用,并开始向家居服方向扩展。

  今年下游企业没有生产利润,在逐步走入淡季后,预计能维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订单也会边际减少,各环节将逐步下降开机率。同时由于去年的惨痛经历,供应链金融的投机需求在今年也将有所减弱。结合产业链内不再偏好大量备货的现状,未来纱厂对棉花的采买需求将减弱,棉价下方支撑或将有所松动。但同样基于产业链内各环节库存中性偏低,若再来一轮如清明节的快速备货行情,纱线及棉花价格也将在短期内较强。

  三月棉花及棉纱进口量分别为40和19万吨,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观察到3月美国及巴西向我国发运量约46万吨,可以预计在4月棉花进口量仍然不会低。棉价向上将如去年一样可能刺激出政策压力,大量国储库存及高保税区库存使得国家调控棉价的能力较强。叠加本年度棉花工商业库存仍处于近七年最高位,棉花供需中性偏宽松,预期棉价重心逐步下移。

  主要经营棉纱、棉布及服装面料贸易,棉纱为主,整体内销为主,也做进出口。国内棉纱经营品种主要为3240支,也有10支和8支,进口纱大多数来源于印度及巴基斯坦,以10支和8支为主,越南市场尚在开发。

  认为今年行情较为奇怪,往年春节后会有一轮行情,同时棉纱涨价,但今年春节后市场较为冷清。往年清明前后较弱,今年却迎来一轮回暖,这可能也与今年天气转暖时点偏晚有关系,另外目前即便有所回暖,下游利润也不好。

  近期订单有改善但并没有很多,下游织厂开机没开满,张槎地区开机能到六成,认为在历年同期里算正常水平。

  棉纱公仓库去年张槎地区爆满,当时还把一些棉纱运到周边地区存储。后来有新建一两个库,总体库存增幅大约在20%。当前估计该地区棉纱公仓库存有六七成。清明节后织厂备了一轮货,棉纱端仓库存储上的压力不大。

  大型布厂,兼具印染和成衣制作,也有小部分纺纱产能。织布产能1500台机,700单面机+700双面机+100其他,平时大概只开1000台,因为有的机器不适合要生产的品种。都是做服装面料,没有家纺面料。他们的纺纱产能少,每天产21吨,需要对外采购棉纱。在越南的纺纱产能也不够用,现在在建新厂。国内这边以印染为中心,坯布生产配合染缸,自己坯布产能不足时会让周边其他布厂帮着加工。

  订单接到9月,比去年接单情况增加约25%。目前的订单里欧美占50%,国内40%,剩下是日本。相比去年,增量来自欧美和国内市场,日本市场订单减少。日本订单附加值高,但质量发展要求也高(行业内质量最难控制的染色,是化学反应,织布这边就是物理反应,好控制),几次没弄好后他们明着不说,但后面再下单时下单量就减少。

  原料库存摒弃原来的大量备货模式,转为保证安全库存的情况下随用随买,保证企业现金流。棉纱大概需要保留一个月左右的用量,坯布大概保留一周左右用量。

  员工大概7000多工资(包括税和五险一金)。棉纱加工费7000一吨(包括设备折旧)。

  他们想尽办法接单,保客户、养工人,哪怕亏一点,后面再通过优化运营找补回来保证自身的盈利。以后欧美的订单打算放越南,工人也需要国内这边培养再送过去。

  周围市场不是很乐观,平时帮他们生产的织厂经常来问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订单。总体看下来,认为是市场整体蛋糕变小了,但他们通过个人经营稳定性、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高效、货期准时等综合优势和规模效应吃到了更多订单,有时其接单甚至会比别家有小幅溢价

  了解到大圆机的生产商订单很好,说明织布端还有新产能在投产,织机购买不用一笔直接付完,大概先付20%首付,过几个月再给30%,后面再给完。

  纱厂加棉纱仓储。纺纱端主要做纯棉,棉花占原料90%,混纺少。主要做16支以下的粗纱。目前广州加湖北42万锭,其中广州这边20万锭,暂时不考虑去新疆转,其实是做珠三角的市场。棉花去年一年用量15-16万吨,去年买国储4-5万吨。仓储端目前有一个距张槎约70公里的仓库,目前在建一个新库,准备申请棉纱交割库。

  原料库存在库30-45天左右,和去年同期差不多。还有一些远期货,总供备货3个月,大概3万吨,没有运来的2-2.5万吨,是已经付了保证金的,有点价也有一口价。目前新疆棉用量不足10%,一部分原因是去年拍储的进口棉便宜,根本原因是涉及做外单,主要用一样棉方便管理和配棉,外商客户也会来验厂。新疆法案之以前80%-90%用新疆棉的。

  春节后网单也走不动,内销很差,4月天气暖了后好些了,也是之前换季终端库存清了就要备一备货,下游客户80成本的裤子没办法35清货,不然过季了,清完后多少要补点。

  目前订单下游去向30%是去欧美和日韩的,70%是内销,内销中品牌单30%多,网单又有30%多。网单溢价低且要求交货快,和品牌单不太一样。

  生产以订单制,不做库存。往年一般清明到端午都很淡的,后面面临淡季就主动去找单,找不到的话怕是只能降开机。

  采购意向上,觉得现在买美棉不合适,基差比巴西高太多,另外盘面80会考虑购买。

  自有的棉纱仓库距离张槎70公里。去年张槎库容爆满后一些纱分流运到他们这里存着,去年高峰时他们这个库有4万吨纱,基本都是高支纱,目前有3万吨。觉得南通、绍兴、张槎的第三方仓库可以当晴雨表,入他们这个库代表主要的库存区张槎又爆满了,需求是差的。但不出库也不会说是需求不好,因为去张槎70公里,不好运输。

  一般能存放棉纱量达到库容*0.4是最差的管理上的水准(比如1000方存400吨纱),很好的管理是0.55。他们地面没有承重问题,能做到0.56。

  现在希音的单也要求不能用新疆棉,因为以前做的小,散单金额达不到,海关不检测,但规模大了后,一整柜的形式往外运就会被查,所以开始有了这个要求。

  替代方面,市场上莱赛尔开始用的慢慢的变多了。塞德利原料是进口的,只是在中国生产。近几年中国莱赛尔产能增长了三倍左右。莱赛尔现在主要用在床上用品中,在针织中刚开始起步,用量还不大。目前在睡衣睡裤上开始推,这种扩张也是因莱赛尔价格下来了,现在基本1.4-1.5万左右,以前4万左右。但觉得莱赛尔对棉替代不了,做出的衣服容易皱,洗一次会硬,做裙子之类的就不太好。

  内棉上有消费压力,下有成本支撑。如果市场一直消费这样差,一直挤压纱厂利润,棉花下降的概率较大。

  如果棉继续往上涨,基差走弱些,还是会继续补库。现在是会在期货上100%套保棉花。棉纱也会套在棉花上。

  集团做纺织品贸易、仓储、纺纱。纺纱端做纯棉为主,混纺比较少。仓储方面有16.5万平方的容量,都是棉纱的仓库。

  棉纱仓库大概现在有八成,去年是满的,存放棉纱系数是0.4-0.45(1000平方能存400-450吨纱)。

  纺纱端,过完清明行情稍微往下掉了一些,精梳出货一般,最近16、20支普疏这种好走一点。一般过完年高支应该出货好的,今年反常。40精梳的加工费要有11000,已经算上损耗和卖下脚料了,损耗按1.13算。

  张槎开机平均三四成,极其个别的八九成。目前只剩一些零散的订单在做,再往后就差不多要降开机了。染厂排单排到4月底,往年大概也是这时候要进入淡季了。

  佛山地区棉纱大概库存还有40多万吨,六七成左右,大部分货是供应链的,觉得工厂的货不超过1/3。去年12月还有80-90万吨左右,去年年底很多。感觉现在这个库存后面还要减,因为周边对后市一般比较悲观,不备库存。

  仓储时,环锭纺的支数大小不会影响存量,气流纺的纱比较占地方,同样空间能存的就少。

  只做32、40支纯棉纱,别的没有做。总规模480万锭,新疆430万锭,剩下的是50是四川。在开机的是160-170万锭,持续增加。现在所有厂房的基建基本建好了,在调试设备,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可以全部开机。两个品种月产纱各2万吨左右,每个月随着机器新开也在增长。后面还规划建一个棉纱库,另外再包一个3万方的库。

  开机基本都是满负荷的,用工比较少,万锭用工20多个人左右。加工成本4000元/吨,算上了折旧,还没算补贴。原料备一个月的库存。

  订单目前接到四月底,现在接单就是通过你自己的产能全开去算,再接的话客户拿货就要晚。

  所有的销售都是有盈利的,销售给贸易商比较多,因为工厂会有账期,一般市场上账期是40-45天,贸易商则基本是直接全款提货,没有账期。

  目前用棉全是新疆棉。以前产品在海外做个中转还是能去欧美,现在基因检测更严了,后面打算也买一些外棉。

  清明节后有一个礼拜纱涨了点,持续5天,然后恢复平淡。最近市场上低支走的相对好一些,做牛仔布。

  佛山布厂开机三四成,和往年比算低,有一些自产自销就满开,有的就停掉了,综合均下来是三四成。如果佛山能到五成,算比较好的市场行情。

  开机八成,周边别人家可能就五成。订单能持续到4月底,内销为主。原料700-800吨,不到两个月,以前行情好的时候要备到1000吨的。成品有300-400吨库存,绝大多数都是满的,每天生产30-40吨。

  布行备货量五成,不像前几年可能有七八成库存,除非下游需求非常好,不然不会大量备货。

  以前备货积压资金,现在这一个市场环境下比较让人担心,不敢把资金沉积在货上。

  周边中大市场这一端对后面需求都不看好。整个张槎可能开机三四成,大工厂会好一些。

  秋冬装备货一般是五一后,春装备货一般是十一之后,夏装备货一般是年后第一个月。

  五一后北方天气热了,由于各环节库存不高,可能会带来一波补货行情,不过觉得不会有持续性。另外五一后也是秋冬装备货的时间,所以感觉五一后回来不知道哪周可能会有一轮32、40支的出货行情。

  订单一个半月,和往年比差不多,在2021年旺季时是3-5个月订单。目前订单以内销为主。纺纱加工费5000元,开机基本全开。接单情况虽然好,但只是覆盖成本,没有利润。

  布行现在不做大库存了,要保现金流。小周期快反应,所以可能不会有像原来那样明显的淡旺季特征。

  认为在考虑新建的纺纱产能时也要考虑到后面更换配件等问题,其实要到后期这个维护成本才能体现出来。

  服装企业,外采布料,输出成衣。产品中有少量针织,其他大部分是牛仔,也有梭织。和各大品牌方都有合作,近几年也新增加网易严选和东方甄选这样的客户,产品主要以内销为主。

  新年开局比往年好,目前满负荷生产,订单排到五月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现在生产的还是夏季的服装,目前主力做防晒服和T恤,用棉量占70%。没有夜班,一天就一班,每周休一天。

  目前客户都是小单快返,一般刚开始只下一点,好卖的话再多下,但要求很快,一般十几天或二十天内就要交货。

  自身感觉国内市场整体是向上的,但了解到同行出口单变差,觉得可能欧美那边消费还是差一些。

  据了解中大市场那边比较差,认为原因是消费习惯变了。中大的人以前是在市场采购完布料,加工完在自己档口去卖,等全国各地人去那买,但现在网购需求比较高,可能去中大市场那边线下买的少了。

  下游品牌商服装库存很少了,有意识得去库存。比如某品牌商小单一次下6000-8000件,有时一万多件。现在下单基本都是一次下几百件下,追单也是几百件。觉得终端库存变低了,但因为小单快反等市场习惯变了,认为不会回到过 去大量备库存的时代了。

  品牌商销售中线上大概占一半。有些款式是只供给网上的,要引起人兴趣点进页面去看。但同一款的话,线上和线下供应的货的品质是一样的,因为如果另开一个品质的生产线成本其实更高。

  棉花棉纱贸易,棉花贸易上,国产棉40-50万吨,外棉高峰做到8-9万吨,现在每年3-4万吨。纱线贸易上,国产纱+进口纱有10万吨,大部分是国产,多为自己采购棉花然后送去工厂加工。

  棉花销售40%,主要是卖给纺织厂。这一年度总体收购成本在17000-17500这样。自己加工的纱卖了50%了。

  下游客户纱厂中,小规模的厂停的挺多(比如5万锭以下那种),大厂还是在的。长期订单不多,基本小单短单。纱厂的成品仓库存储上的压力没有去年大,去年四月底之后订单才开始转弱,三月时大家还在抢货呢。今年从开年到现在都没有很旺,但还会持续走货,佛山地区大概50万吨棉纱库存,占比大概六七成。

  外棉进口时涉及的净重和公重价差大概200-250元/吨,内外价差达到1000元/吨会比较刺激通关,让保税区库存变成实际的供应。

  纺织32、40支用双28就行,今年质量比较好,双29双30的棉花多,现在新疆这种高升水货就会运到内地做仓单。